专业概况
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创办于1995年,为全国开设时间最早、现有规模最大的殡葬类专业,下设防腐整容与殡仪服务两个专业方向,经过近30年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省级精品专业;2019年,以该专业为核心组建的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群列入国家双高建设计划,实现了专业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全国唯一国家级高水平殡葬专业群,2020年,本专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筹建工作。
本专业建有国际尊体研究中心,并设遗体防腐整容实训室、现代殡葬应用解剖实训室、殡葬数字博物馆、高水平生命体验中心、现代殡葬礼仪服务项目开发与实训中心、殡葬接待服务实训中心、殡仪礼厅实训室等国内领先实训室,先后拥有近百家高质量校企合作基地。专业聚焦“绿色、科技、人文”殡葬发展趋势,与多家头部企业:上海福寿园国际集团、西上海集团、长沙明阳山殡仪馆、广州殡仪馆、深圳殡仪馆等联合开展“校馆园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培养的优秀殡葬人才覆盖全国大部分殡仪馆、陵园及殡葬相关企事业单位,涌现了全国技术能手张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丹丹、王婷婷等一大批优秀校友。
同时,本专业是我国第一个招收殡葬教育全日制留学生单位,已培养海外留学生近十名,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国际影响。
课程体系
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含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两部分,其中公共基础课含公共基础必修课、公共基础限选课和公共基础任选课,主要培养学生的通用素质、知识和能力;专业课程分专业必修课、专业拓展课(含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知识和能力。专业核心课程有7门:现代殡葬礼仪、现代殡葬服务接待与洽谈、临终关怀与悲伤辅导、殡葬文书写作、现代遗体防腐技术、现代遗体整容技术、遗体器官重塑。
教学条件
本专业拥有领先国内同类专业院校的教学条件,教学设施完备先进、实训室配备齐全、校企合作特色鲜明。本专业所有专业课都在集教学、实践、实训一体化的多功能实训室中进行,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建成了专业实训中心(室)8个,其中有国内第一个用于教学的现代殡葬数字化礼厅、高水平生命体验中心、殡葬数字博物馆、现代防腐整容实训室等,有创业之星实训中心1个。全面深化校企合作,依托行业企业建成了集实训实习、培训就业一体贯通的校外实训基地集群,实习基地近百家,遍布国内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可同时保证本专业所有学生实习就业,也拓宽了学生优质就业渠道。与台湾、澳门等地殡葬行业企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在香港建有九龙殡仪馆实训实习基地,同时与美国、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缅甸、老挝等外国的殡葬同行开展了广泛的交流。
教师团队
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是全国殡葬教育最早的专业师资队伍,师资力量雄厚,团队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也是目前国内殡葬教育领域师资力量最为雄厚的领军团队。
该团队现拥有专任教师19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10人,博士4人,全体教师均拥有硕士以上学位,校内双师型教师12人,行业兼职教师12人;团队专业背景覆盖殡葬生命文化学、社会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传播学、历史学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领域,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格局;团队成员年龄结构合理,形成“老中青”梯队,并有良好的“以老带新”优秀传帮带传统;团队深耕殡葬教育30年,坚持以“产教融合、德技并修”为基本要求,拥有国家精品在线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一流核心专业课2门、省级教学资源库1个,在建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个;团队教师以专家身份主持或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多项。
2023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第十一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殡仪服务员、遗体防腐整容师大赛学生组,我校派出4名参赛选手,包揽3项一等奖,另一选手获三等奖,专任教师熊英与胡蓉获“优秀教练”荣誉称号。2023年专任教师胡蓉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
师生获奖
近五年间,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学院师生秉持“崇德精技、服务生命”的育人理念,在教育教学、职业技能、科研创新及文体竞赛等领域实现全方位突破,以卓越成就彰显专业实力,赋能殡葬行业高质量发展。
学院教师深耕教学与科研,团队及个人累计斩获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及行业权威荣誉40余项。其中,贺立新教授主持的《现代遗体整容技术》课程及梁小花教授主持的《现代殡葬礼仪》课程认定为“湖南省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谭泽晶教授、沈宏格教授团队开发的“基于OBE的现代殡葬人才引领力培养研究与实践”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胡蓉、熊英等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竞赛中屡创佳绩,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郭灿辉教授主持的课题成果连续三年获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三等奖,为行业标准化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学生在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表现卓越,累计斩获省级以上奖项58项。2019年至今,颜明珠、张霁萌、陈晨等学子在“全国民政职业技能大赛”殡仪服务员、遗体防腐整容师赛项中摘得一等奖8项、二等奖19项。此外,学生团队在创新创业领域崭露头角:李宇航团队研发的“智能殡葬服务系统”获全2023年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大赛决赛创新创业组国家级一等奖;周奇、路鑫宇等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竞赛中斩获省级二等奖,其“绿色殡葬服务创新”项目入选湖南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优秀案例。文体领域同样多点开花,朱幸子蝉联湖南省大学生武术比赛刀术冠军,李心怡在全国田径锦标赛中勇夺铅球、铁饼双料奖牌,展现殡仪学子全面发展的精神风貌。
就业情况
殡仪学院师生以卓越成绩践行“生命服务”使命,持续为殡葬行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推动行业标准化、专业化、人性化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由于行业特殊,社会对殡葬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而专业人才供给相对不足,毕业生就业率普遍较高(接近100%),岗位稳定性较高。主要就业岗位:殡仪服务员、殡葬礼仪师、遗体防腐整容师、殡葬机构管理员以及殡葬产品设计师等。
优秀毕业生
办学30年来,本专业为行业输送了数千名毕业生,其中大部分已成长为殡葬单位领导与技术骨干。2016年11月,时任民政部长黄树贤为专业学生、北京市大兴殡仪馆技术能手卫艳茹的先进事迹“点赞”,本专业毕业生中还涌现出全国最美青工薛龙超、全国三八红旗手张华、全国三八红旗手(五一巾帼标兵)、王丹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州市党代表)冯丹等大批优秀毕业生。2024年,专业学生、天津第一殡仪馆王婷婷成为全国殡葬人唯一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者。《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对专业人才培养、优秀毕业生典型事迹等进行多次专门的报道。
省政府副省长秦国文一行来校调研,省教育厅副厅长王仁祥一行
实地调研考察高水平生命体验中心,
解说:专任教师梁小花副教授(右二)
国际殡葬协会原主席特蕾莎·萨维德拉(Teresa Saaverdra)
福寿园国际集团礼济学院国际交流部主任束婷
北京九礼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燕君博士等
参观数字殡葬博物馆、数字礼厅等实训室
专任教师胡蓉(右一)团队
获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
《中国殡葬文化概览》:王夫子教授、郭灿辉教授主编
被评为2023年度湖南省10种印制精美出版物
该书总计300万字,为全国首本殡葬类“大典”
该书对推进殡葬立法、引领殡葬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学院地址:长沙市雨花区香樟路22号 联系电话:0731-82902276 电子邮件:binyixueyuan@163.com